• 我的小破站
  • tedbet

学佛笔记2

恋而不得,反引心痛,至此。往后只专于佛,则感情有去且回。佛法精深,穷尽一生而不可得,再无功夫儿女私情。


源"缘"自弘一法师李叔同讲演集: 欲挽救今日之世道人心,人皆知推崇佛法。但对于佛法而起之疑问,亦复不少。故学习佛法者,必先解释此种疑问。
一、佛法非迷信 二、佛法非宗教 三、佛法非哲学 四、佛法非违背于科学 五、佛法非厌世 六、佛法非不宜于国家之兴盛 七、佛法非能灭种
八、佛法非废弃慈善事业 九、佛法非是分利 十、佛法非说空以灭人世

佛法宗派大概: 原来佛法之目的,是求觉悟本无种种差别。但欲求达到觉悟之目的地以前,必有许多途径。而在此途径上,自不妨有种种宗派之不同也。
佛法在印度古代时,小乘有各种部执,大乘虽亦分“空”“有”二派,但未别立许多门户。吾国自东汉以后,除将印度所传来之佛法精神完全承受外,并加以融化光大,于中华民族文化之伟大悠远基础上,更开展中国佛法之许多特色。至隋唐时,便渐成就大小乘各宗分立之势。

一、律宗 又名南山宗。唐终南山道宣律师所立。依法华、涅经义,而释通小乘律;
二、俱舍宗。依俱舍论而立。分别小乘名相甚精,为小乘之相宗。欲学大乘法相宗者固应先学此论; 三、成实宗。依成实论而立。为小乘之空宗,微似大乘;
以上二宗属小乘,以下七宗皆是大乘,律宗则介于大小之间。 四、三论宗。 又名性宗
又名空宗。三论者,即中论、百论、十二门论,是三部论皆依般若经而造。姚秦时,龟兹国鸠摩罗什三藏法师来此土弘传; 五、法相宗。 又名慈恩宗
又名有宗。此宗所依之经论,为解深密经、瑜伽师地论等。唐玄奘法师盛弘此宗。又糅合印度十大论师所著之唯识三十颂之解释而编纂成唯识论十卷,为此宗著名之典籍。此宗最要,无论学何宗者皆应先学此以为根底也;
六、天台宗。 又名法华宗。六朝时此土所立,以法华经为正依; 七、华严宗。 又名贤首宗。唐初此土所立,以华严经为依;
八、禅宗。如金刚、楞伽二经,即是此宗常所依用者也; 九、密宗。
又名真言宗。唐玄宗时,由印度善无畏三藏、金刚智三藏先后传入此土。斯宗以《大日经》、《金刚顶经》、《苏悉地经》三部为正所依;
十、净土宗。始于晋朝慧远大师,依无量寿经、观无量寿佛经、阿弥陀经而立。三根普被,甚为简易。

案佛法宽广,有浅有深。故古代诸师,皆判“教相”以区别之。依唐圭峰禅师所撰华严原人论中,判立五教: 一、人天教 二、小乘教 三、大乘法相教
四、大乘破相教 五、一乘显性教

添加新评论

顶部标签:none上篇:学佛笔记3下篇:学佛笔记1